這幾天,張葉梅的眼前有時還會閃過35床家屬那凶狠的神情。
  “他是乾啥的?”4月19日,江蘇沭陽南關醫院婦產科門診醫生張葉梅剛推開病房門,就聽到35床產婦丈夫斥責的聲音。當時,隨同的男醫生劉永勝站在最後,還沒邁進病房。
  前一天晚上,看到南京市第二醫院的患者家屬把手術醫生打得鼻梁骨折的新聞,這讓張葉梅更加敏感。她前後三次勸說這位家屬,並提醒當事醫生當心。
  但是,慘劇還是在查房兩小時後發生了。劉永勝被三名產婦家屬打得昏迷在地,全身抽搐。診斷結果是全身多處骨折、腦震蕩。
  這是江蘇近期公開報道的第三起醫生被打新聞。誘發此次衝突的原因幾乎不存醫療糾紛成分,更多源於醫院在保護病人隱私方面的不規範,以及患者家屬的陳舊觀念。
  有專家認為,在目前敏感又緊張的醫患關係中,只有不斷提高醫事服務的專業性和規範性,才能逐漸恢復患者對醫生的信任。
  半分鐘的暴打
  南關醫院內科主任陳海霞是第一個發現劉永勝被打的。
  當時,她在四樓,眼見幾名男子圍著打人。看到躺在地上的是白大褂,陳海霞才確認是醫生。
  她看到一名體格強壯的男子,用軍用皮靴使勁地踹白大褂的腦袋,地上的白大褂沒有一點反應。她沖了上去,一邊阻止,一邊呼救。
  但是,前面的人不踹了,身後的男子又伸出腳來踹,嘴裡還罵著髒話。
  這裡的部分細節,被南關醫院四層10號攝像頭記錄了下來。
  醫院保衛處提供的監控視頻顯示,10點23分,三名男子出現在四層。當時,一胖男子右手拿著電話,快速走到醫生辦公室門口。三人交談了一下。胖男子面向醫生辦公室門口坐下。另兩人在門口附近走廊上晃悠。
  10點24分24秒,一個身穿白大褂、戴著眼鏡的高個子男子走出辦公室,坐在椅子上的男子站起來,快步跟上,走到白大褂背後,揮起拳頭猛地砸向男醫生的頭部,並有腳踢動作。後面兩個男子也跟上用腳踢。一名女醫生上前勸阻。其中一名瘦子伸出右手,並大罵,神態凶狠。
  劉永勝摔倒的地方,位於護士站前,此處剛好是10號和11號攝像頭兩個監控的死角。
  在這不到半分鐘里,十多名病人和家屬紛紛跑來勸阻。視頻中勸阻的女醫生就是陳海霞。
  陳海霞說,事發三天,她都沒有緩過神來。“當時我都以為小劉被打死了。”
  在接受採訪前,她專門洗了頭,為了讓自己保持鎮靜。
  “如果我不上前抱住他的頭,我真怕他被打死了!”護士王女士至今心有餘悸。她是第二個發現劉永勝被打的人。
  她在護士站里聽到吵鬧聲,轉頭看到躺在地上全身抽搐的劉永勝。她上前抱住劉永勝的頭,看到劉永勝的鼻子和耳朵里都是血。
  當時,一個男的指著她說“別多管閑事”,並繼續踢打。
  11號監控顯示,10點24分57秒,三名男子離開。
  隨後,全身抽搐的劉永勝,被抬到搶救室床上,插上氧氣,用上鎮靜劑,做了腦部CT。劉永勝被送到沭陽縣第一人民醫院進行搶救,第二天上午轉入南京第一醫院。
  “老婆的肚子是不能給別人看的”
  視頻中那名指著罵人的瘦男子叫張德義,今年22歲。是35號病床產婦龐紅(化名)的丈夫。胖男子是龐紅的哥哥,第三個人是張德義的朋友胡某某。
  龐紅的門診醫生張葉梅稱,從懷孕開始,龐紅就在南關醫院產檢。4月14日,龐紅住進醫院,被安排在35號病床。
  第二天,龐紅剖腹產後,醫生早晨都要檢查產婦腹部的傷口愈合情況。
  4月19日,劉永勝跟著床位醫生喬偉麗和張葉梅查房。
  劉永勝去年從徐州醫學院臨床醫學畢業後,被招進南關醫院。這家綜合性醫院是江蘇省第一家進行改製的醫院,曾被稱為宿遷地區改製醫院成功的典範。能進這家醫院工作,是劉永勝一家人的驕傲。
  剛畢業進入醫院,尚未拿到執業醫師資格證的劉永勝的角色仍是“輪轉醫生”,在醫院安排下,他在每個科室輪流適應性工作一段時間,以確定最終適合在哪個科室工作。
  大約一月前,劉永勝來到婦產科。婦產科共12個醫生,有兩個男醫生。其中一個男醫生去上海進修。
  龐紅認為雙方發生矛盾是因為“一句話”。
  當日,張德義看到有男醫生跟在後面,就用東北話問對方是乾什麼的。
  但對方的“你看我像幹嘛的”的回覆,讓張德義覺得男醫生特別傲。這也成為打人的導火線。
  龐紅說自住進這家醫院開始,從未有男醫生出現在她的病房。劉永勝的出現,讓她和丈夫很詫異。
  張葉梅稱在現場似乎沒有聽到劉永勝說話,但她卻感受到了張德義的“不高興”。
  儘管張葉梅解釋,“劉醫生是婦產科的醫生,與喬醫生一個組”,但這絲毫沒有消除張德義的不悅。在劉永勝離開後,張德義氣憤地說:“老婆的肚子是不能給別人看的。”
  張葉梅和龐紅的母親勸了10分鐘,沒想到張德義更怒了,他說,叫他不死也殘廢。
  張德義的眼神讓張葉梅害怕,她立即彙報給婦產科副主任陳玉平,稱35號家屬情緒不太好,有打人傾向。並向陳玉平建議給劉永勝放假一天。
  同時,她還勸劉永勝把衣服脫掉,“婦產科就你一個男的。”她一連提醒了劉永勝三四次,但身高一米八三的劉永勝卻很自信,他笑著說,他(張德義)個子不高,如果發生衝突,能抵擋過他。
  當日10點20分的視頻顯示,張德義曾快速走到婦產科醫生辦公室門口,觀望了一下,隨後掉頭走開。此時,劉永勝剛配合陳玉平做完手術,回到辦公室。
  女護士也曾被產婦家屬打罵
  這並非張德義第一次和醫護人員發生衝突。
  早在4月15日中午12點左右,龐紅剛做完剖腹產回到病房。護士為產婦做常規術後治療:“按宮底”。
  當日值班護士張欣欣,是剛來醫院不到兩月的實習護士。
  4月22日,張欣欣回憶,那天她要掀開被子給產婦“按宮底”,沒想到產婦丈夫就衝上來,用力在她手上打了兩下,言語粗魯。
  龐紅對此解釋,做完剖腹產後,躺在床上蓋著被子,但下身赤裸著。護士進門後也沒有關門。正值36號病床辦出院手續,病房裡另有3名陌生男子。護士把被子掀開時遭到她丈夫阻止。“護士可能還不理解我丈夫用意,還用眼睛瞪了他一下。”
  龐紅和丈夫都是外地人,去年剛領證,龐紅稱丈夫對自己疼愛有加,平時照顧也很細心。4月23日,張欣欣回應,她知道產婦下身光著,但當時她誤以為陌生男子是35號病床的家屬,後來才知道是36號病床的家屬。為此,她專門向家屬道歉。
  後來,張欣欣把情況反饋給了護士長。護士長將該情況告訴床位醫生。但兩人就再也沒有往上反映。護士長稱沒有深究家屬打護士的原因是產婦道歉了。
  龐紅認為,她丈夫對護士不註意細節的做法很生氣,一直有情緒。後來加上男醫生的那句話,徹底惹怒了他。
  醫院也嘗試著溝通。4月19日查房後,張葉梅曾兩次到35號病床前,勸張德義不要有任何想法。張葉梅甚至讓家屬提前辦理出院手續,早點離開醫院。
  但10點25分,剛回到門診病房的張葉梅就接到同事電話,劉永勝被打昏迷了。
  張葉梅再次來到35號病床。“我告訴他們,劉永勝被打成顱底骨折,耳鼻出血。張德義在一邊還說‘不要嚇我老婆’。我就告訴他沒有嚇,有CT作證。”
  張葉梅回憶,張德義說自己站在後面沒打人,打人的是龐紅的哥哥。語氣中還有一些理直氣壯。後來瞭解到,張德義通知龐紅的哥哥來醫院幫助辦理出院手續。
  據南關醫院的保安隊長稱,張德義等三人被警方從醫院帶走。
  4月22日,沭陽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目前,三人都被警方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刑拘。
 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警方人士稱,之所以不用故意傷害罪,用尋釁滋事罪刑拘,是因為他們打人理由不成立。案件存在偶發性,並不是醫患之間的明顯糾紛。
  “他太衝動了,打人是肯定不對的。”龐紅說,她們一家對受傷醫生都有歉意,因為坐月子,她現在也沒法當面道歉。
  亟待恢復的信任
  醫院處置上的不專業不規範,很容易導致醫患關係緊張。
  不管是《中國執業醫師法》,還是《護士管理辦法》,都有對保護患者隱私的規定。
  這些規定沒有太多明確的細則,不過不同醫院會有對應的詳細規定:比如在為患者處置時要拉簾或關閉治療室的門;醫護人員進行暴露性治療、護理、處置等操作時,應加以遮擋或避免無關人員探視等。
 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主任李家福醫師稱,婦產科門診一般不允許男家屬進入。在病房,只有探視時間家屬可以進入,醫生查房時會要求家屬離開。
  李家福稱,電視里出現醫生查房,家屬詢問的場面,這是誤區。如果醫院管理嚴格,醫生要集中精力檢查,都會要求家屬離開。為此,很多醫院會為家屬專門開設候診區。
  現實中,男婦產科醫生更容易引起患者的不信任。採訪中仍有一部分女患者表示,對遇到男婦產科醫生會有點彆扭。
  李家福認為,這起傷醫事件中體現出家屬還有著愚昧落後的觀念,但這已不是普遍現象。
  針對容易引起矛盾環節,醫院方面通常會有一些預防性規定。
  比如,很多醫院的婦產科都有類似規定,男醫生為女病人做檢查時,必須有女醫生或者女護士在場,如果患者提出來想要女醫生做檢查,院方會考慮患者的意見。
  沭陽縣南關醫院副院長吳俊剛說,儘管目前衛生部門也介入調查,但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。
  一邊是醫患關係之間逐漸失去的信任感,一邊是醫生內心迷失的安全感。
  劉永勝被打後,護士被打的事情在醫院傳開。有醫生評價:“早知道家屬有暴力傾向,我們就會提高警惕了。”
  吳俊剛說,醫院人員繁雜,流動率高,此類案件防不勝防。救死扶傷的醫生成了弱勢群體,醫生失去安全感,也沒有強制手段保護自己。
  “總不能帶著頭盔,拿著警棍給人看病吧?”吳俊剛說,現在只能是註意發現異常情況,及時溝通和反饋。同時加強宣傳力度,改變陳舊保守的思想觀念。
  4月22日,南京市第一醫院相關負責人稱,劉永勝經過搶救,總體上平穩,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,從重症室轉到普通病房。
  醫院的檢查結果顯示,劉永勝被毆打成腦震蕩,右側鼻骨粉碎性骨折,右側顱底乳突後方骨折,頭面部軟組織挫傷,以及外傷後癇性發作。
  4月23日,劉永勝聞到了同事送來的鮮花香,腦子清醒了一些。
  51歲的父親劉從國一直陪伴著劉永勝。這位老實巴交的農民目前最希望的是兒子不要有後遺症,能順利參加今年9月的執業醫師資格證考試。
  本報宿遷4月24日電  (原標題:或可避免的傷醫事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o55oovp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